泰顺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机制单项节约财政资金2000万
泰顺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入分析研判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的新形势,创新优化招投标机制,全面推广“不见面开标”,切实提高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效能,有效遏制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围标串标现象。
(一)技术赋能实现事半功倍。一方面,借助“钉钉”开标模式,在疫情期间有效避免投标单位聚集在开标大厅,避免潜在的感染风险,率先实现招投标复工复产。另一方面,投入40多万元开发“不见面开标”系统,通过开标大厅、视音频直播等功能,使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项目从“现场开标”走向“线上开标”,有效缓解开标现场压力,实现投标人足不出户参加投标,极大的减轻了投标企业的负担、降低了交易成本。
(二)创新赋能提高资金效益。一方面,创新优化评标办法,修改各项评标关键值,改变评标基准N值计算方式,增加评标基准值的不确定性,降低围标串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创新工程预付款制度,取消工程建设项目预付款,减少财政资金压力。截至1月份,共按新机制完成建设工程施工招标项目5个,总预算金额33151万元,中标金额27827万元,节约财政资金5324万元,中标下浮率为15.83%。其中,仅北辰培训中心新建工程项目一项,重新招标后的中标候选人价格相比第一次招标中标候选人价格节省财政资金2000万元。
(三)数字赋能推动公平公正。一是利用电子招投标系统,实现招投标过程全程线上操作留痕,形成可追溯违法行为的有效线索。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投标单位进行全面清标检查,由系统自动分析各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识别标注报价有重大偏差的投标单位及围标串标嫌疑单位,进一步遏制了招投标违法行为。二是优化电子招标系统,拓展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功能,由系统自行对各投标单位进行排名,选取三家投标单位入围,再由评标专家集中力量对入围单位进行详细评审和资格审查,确定中标候选人。这种评标模式极大的减少了评标工作量及评标错误,有效减少了质疑投诉风险。三是全面推广“电子保函”系统,利用“互联网+电子交易”模式,通过银行、保险等金融主体,对施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能力及诚信记录等进行全面审核,进一步降低投标成本,提升市场主体活力。
作者:泰顺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杨月云
上一条:新世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卢丽平女士荣获“全国巾帼建工标兵”称号 | 下一条:航天科工广信“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